增值税的“阴阳两面”:销项税和进项税咋玩?老板必看!
各位老板!说起增值税,绕不开两个“亲兄弟”——销项税和进项税。一个是你卖东西要替税务局收的钱,一个是你买东西能少交的钱。这俩咋算?咋抵扣?用卖包子和开工厂的例子,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一、销项税:卖东西时的“代收税”
是啥?
你卖货或服务时,从客户那多收的增值税,其实是帮税务局“代收” 的钱,最后要交给税务局。
公式:
- 不含税卖价:直接乘税率
▶ 举例:你开工厂卖玩具,不含税卖价 10 万元,税率 13%,
销项税= 10 万 × 13% = 1.3 万元(这 1.3 万要单独记账,不是你的收入!)
- 含税卖价:先 “扒皮” 再乘税率
▶ 举例:你卖玩具开价 113 万元(含税),
销项税= 113 万 ÷ 1.13 × 13% = 13 万元(客户实际替你承担了 13 万税)
发票咋开?
- 开专票:票上直接分两栏写 “金额 100 万,税额 13 万”;
- 不开票:自己按公式算清楚,别漏了税!(税务局查账时看流水!)
二、进项税:买东西时的“省钱票”
是啥?
你买原材料、设备、服务时,付给供应商的增值税,符合条件能抵扣销项税,相当于少交税。
公式:
- 不含税买价:直接乘税率
▶ 举例:你买 8 万元钢材(不含税),税率 13%,
进项税= 8 万 × 13% = 1.04 万元(这钱能从销项税里扣掉!)
- 含税买价:和销项税一样,先除(1 + 税率)再乘税率
抵扣凭证是关键!
- 必须有票:
- 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常见,供应商开给你);
- 海关进口缴款书(进口货时海关给的);
- 农产品收购发票(农场主开的,买农民的菜能用)。
- 举个工厂的例子:
你花113 万元买铝锭(含税),供应商开专票,票上写 “金额 100 万,税额 13 万”,这 13 万就是你的进项税。
卖铝锭时销项税16 万,实际交税 = 16 万 - 13 万 = 3 万,省了 13 万!
三、抵扣规则:不是所有票都能省钱!
1. 能抵扣的条件
- 票得合法:假票、填写错的票都不行;
- 用途得合规:
- 买的东西得用于一般计税项目(比如生产卖货);
- 不能用于简易计税项目(比如你同时有个 3% 税率的小业务)、免税项目(比如卖政府补贴的农产品)。
2. 绝对不能抵扣的情况
- 东西坏了 / 丢了:比如仓库进水,钢材生锈报废(非正常损失);
- 买了自己用:比如公司买豪车给老板代步(自用消费品);
- 小规模纳税人:不管拿到啥票,都不能抵扣!
3. 抵扣流程:随时能认证,别忘确认用途!
- 取消认证期限:
以前专票得在开票之日起360 天内认证,现在没有时间限制啦!不管开了多久的票,都能通过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确认用途(抵扣或其他)。
- 操作步骤:
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 “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勾选需要抵扣的发票→确认用途→申报时自动抵扣。
四、实际咋算钱?看这个公式!
一般纳税人终极公式:
应纳税额= 销项税 - 可抵扣进项税 - 上期没扣完的税(留抵税额)
举个复杂点的例子:
你开家具厂,这个月:
- 卖家具收 226 万元(含税,税率 13%),
销项税= 226÷1.13×13% = 26 万元;
- 买木材花 113 万元(含税,专票,税率 13%),
进项税= 13 万元;
- 上个月还有 5 万元进项税没扣完(留抵税额)。
实际交税= 26 万 - 13 万 - 5 万 = 8 万元
划重点:留抵税额能一直往后拖,直到扣完为止!
五、老板必避的坑!
1. 含税价 vs 不含税价,别搞混!
- 谈合同时先问清楚:“这价含不含税?”
▶ 举例:供应商说 “100 万”,没说含税,你得按不含税价算,结果税钱自己掏!
2. 小规模纳税人别碰专票!
- 你是包子铺(小规模),买面粉时供应商问 “开专票还是普票?”,一定要普票!
- 专票你用不了,避免被怀疑的麻烦!
3. 认证取消期限,但别忘确认用途!
- 收到专票别扔抽屉里!虽然没期限,但不确认用途就没法抵扣,曾有老板忘了确认,10 万元进项税差点 “浪费”!
六、总结:销项税和进项税的“相爱相杀”
- 销项税:你是 “税务局的代收员”,收了钱得交出去;
- 进项税:你是 “税务局的债主”,凭票能把交的税要回来;
- 核心逻辑:多拿合法进项票,及时确认用途,少交冤枉税!
就像买菜时,摊主多收你5 毛税(销项税),你买肉时拿小票抵 5 毛(进项税),最后只给税务局补差价!搞懂这俩,当老板能省大钱!转发给财务,下次算税别出错!
增值税法原文:
第十六条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交易,按照销售额乘以本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纳税人应当凭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